2024銀行業的變與不變|百餘家“消失” 中小銀行減“量”提“質”

作者:李海顏

近年來,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已然成為“高頻詞”,2024年這一工作仍在持續,不過,相較於往年,趨勢上略有變化。回顧這一年,城商行兼並重組改革步伐放緩,農村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則呈現加速態勢:農信社數量和層級逐步減少,省市級農商行不斷湧現,“變身”為主發起行的分支機構正成為村鎮銀行改革化險的主要方式。在分析人士看來,後續農信社、村鎮銀行改革將是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重點,在改革化險過程中,需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,同時還應完善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長效機製,通過多元化資本補充渠道,幫助中小銀行增強資本實力,為兼並重組輸送“彈藥”。

城商行兼並重組放緩

作為中小銀行的組成部分之一,城商行改革化險工作啟動較早,曆經前幾年兼並重組,改革步伐逐步放緩。回顧2024年年初至今,僅新疆銀行吸收合並庫爾勒銀行的案例出現。

3月29日,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複同意新疆銀行吸收合並庫爾勒銀行,並承接後者清產核資後的資產、負債、業務、機構和員工。這是新疆城商行吸收合並首次獲批,據悉,新疆銀行承接庫爾勒銀行後,地州分行增至6家,營業網點增至55個,覆蓋烏魯木齊、伊犁、昌吉、哈密、巴州、喀什、阿克蘇7個地州市,資產規模達到1465億元。

隨著新疆銀行吸收合並庫爾勒銀行,新疆地區的城商行數量降至5家,分別為新疆銀行、烏魯木齊銀行、昆侖銀行、哈密市商業銀行、新疆匯和銀行。不過,12月30日,北京商報記者從新疆匯和銀行相關人員處證實,新疆銀行將吸收合並該行,相關工作預計將於明年3月完成,網點員工及業務辦理不受影響。

細數過往城商行改革化險案例,吸收合並、新設合並的合並重組方式成為改革的主要路徑。在新疆銀行吸收合並庫爾勒銀行之前,2022年,中原銀行通過吸收合並洛陽銀行、平頂山銀行、焦作中旅銀行省內3家城商行,資產規模躋身萬億城商行之列。再往前追溯,四川銀行、山西銀行、遼沈銀行則通過新設合並的方式相繼成立。

通過城商行之間的“抱團取暖”,個別剛完成吸收合並的銀行出現“陣痛”,2023年,中原銀行交出吸收合並重組後的首個年度“成績單”,淨利潤同比減少16.2%至32.06億元。部分新設合並城商行曆經一段時期的發展已走出陰霾實現創收。2023年,四川銀行業績維持快速增長,全年累計實現淨利潤13.12億元,同比增長50.79%;山西銀行2023年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.93億元增至8.32億元;遼沈銀行則在2023年完成扭虧為盈目標,淨利潤由-28.85億元增至125.9萬元。

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,城商行通過合並重組,有助於提升區域市場集中度,減少同業同質化競爭,增強市場議價能力。同時,合並能降低城商行經營成本,優化內部業務結構,提升綜合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。此外,還能夠防範化解個別機構潛在風險,理順股權結構,完善內部治理,發揮銀行品牌效應,更好地服務區域實體經濟發展。

農村中小銀行加速“出清”

相較於城商行,農村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則呈現加速態勢。這一年,四川、廣西、海南省聯社改革落地,四川農商聯合銀行、廣西農商聯合銀行、海南農商行相繼揭牌開業,聯合銀行模式、統一法人模式仍是農信社改革重組的主流模式。貴州、湖北、江蘇、江西、內蒙古等地省聯社改革方案呼之欲出,貴州農商聯合銀行、湖北農商聯合銀行、江蘇農商聯合銀行、江西農商聯合銀行、內蒙古農商行等銀行正在醞釀組建。

省級農商行加速成立的同時,地市級機構也麵臨“洗牌”,市級農商行不斷湧現。12月26日,和田農商行、喀什農商行獲批開業,注冊資本分別為11.86億元、24億元,此前,阿克蘇塔裏木農商行、克州農商行相繼於去年年底、今年9月揭牌開業。至此,南疆四地州地市級統一法人農商銀行改革全部完成。除新疆地區外,四川、安徽、雲南等地籌建地市級統一法人農商行工作也在推進中。

省市級農商行的建立伴隨著部分農信社被吸收合並,農信社數量不斷縮減。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,截至2024年6月末,我國共有3938家銀行機構,對比2023年數據,半年減少64家,一年則減少121家。其中,農信社半年減少16家,一年則有62家“消失”。

作為農村中小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,村鎮銀行改革化險備受矚目。2024年村鎮銀行加速“退場”,開年至今,已有100餘家村鎮銀行被吸收合並或直接解散,“變身”為主發起行的分支機構正成為村鎮銀行改革化險的主要方式。僅12月,就有邢台市信都區邢農商村鎮銀行、邢台任澤區邢農商村鎮銀行、威縣邢農商村鎮銀行、隆堯邢農商村鎮銀行因被邢台農商行吸收合並而解散;天津市薊州村鎮銀行因被天津銀行吸收合並而解散;江蘇靖江潤豐村鎮銀行被蘇州農商行吸收合並而解散等案例出現。

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,未來一段時間,農信社改革將持續,市級農商行將主要適用於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,組建市級農商行有助於發揮規模經濟效應,適度拓寬農信機構經營區域。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速度將加快,數量將逐步減少。

把握化險力度和節奏

推動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是近年來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,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明年工作時提及“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”。近日,人民銀行在發布的《中國金融穩定報告(2024)》展望中,也指出“持續有效防控化解重點領域風險。加快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,繼續穩妥推進城商行、農信社風險化解,穩步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”。

展望2025年,中小銀行改革化險趨勢將會如何?董希淼指出,雖然近年來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占比明顯下降,但剩下來的基本上是“硬骨頭”,後續處置化險的難度更大,挑戰更多。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牽一發而動全身,必須更加重視並穩妥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,在改革化險過程中把握好力度和節奏。

在董希淼看來,後續農信社、村鎮銀行改革仍是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重點,農信社改革應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前提下,堅持因地製宜和實事求是原則,兼顧促進發展和防範風險雙重目標,探索新機製、新模式。加快推進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是重點任務,在形式上,未來可以進行更多的探索,如跨縣市合並重組村鎮銀行,實現“多縣一行”。

“2025年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趨勢將繼續深化”,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,一方麵中小銀行合並重組將繼續加速。通過整合資源,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,提升中小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和市場競爭力;另一方麵,地方政府將發揮重要作用,按照“一省一策”的原則,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,製定具體的改革方案,兼顧發展與風險防控雙重目標,因地製宜地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。此外,還應完善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長效機製,通過多元化資本補充渠道,幫助中小銀行增強資本實力,為兼並重組輸送“彈藥”。


阅读更多

热门文章

(function(){ 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 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 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 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 } else { 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

友情链接: